三球摔倒裁判为何不看回放因为规则没给裁判这样的权力
- 发布于:2024-11-17 12:09:27
- 来源:蓝鲸体育

今日凌晨结束的黄蜂115-114战胜雄鹿的比赛,三球最后时刻造成字母哥犯规,两罚制胜。
不少球迷不解,对这样的争议判罚,裁判为什么不能主动去看录像回放给双方一个公道?
表哥查阅了NBA的规则,发现裁判其实并没有这样强势的权力。
NBA规则规定,除了教练挑战,录像回看一共有16个“发起理由”,而当裁判发起录像回看之后,每一个“发起理由”又将对应一个或者多个“判罚理由”,这些“判罚理由”将决定最终的判罚(改判或者维持原判)。
在今天的比赛中,字母哥这个犯规,无法对应到任何一个“发起理由”中,因此,在雄鹿没有挑战的情况下,裁判就无法去看录像回放。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发起理由”具体是啥:
(1)在任一节时间为零时的进球。
(2)在任一节时间为零时的犯规。
(3)裁判无法确定在比赛中的个人犯规是否符合恶意犯规的标准。
(4)发生冲突。
(5)任一节比赛结束时的动作,或者裁判员相信实际时间可能已经走完,或者裁判员认为比赛时间有错误;
(6)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裁判员无法确定(i)成功的投篮是否被正确计为两分球或三分球,或者(ii)在被判投篮犯规的情况下,球员是在投两分球还是三分球;(6)的前提是回放中心官员没有发起回看。
(7)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裁判员无法确定(i)成功的投篮是否在时间走完之前投出,或(ii)在投篮时间到期之前是否犯规。(7)的前提是回放中心官员没有发起回看。
(8)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裁判员无法确定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判罚的个人犯规是否符合通往clear-path的标准。
(9)裁判员无法确定哪名球员应该罚球。
(10)在第四节的最后两分钟或任何加时赛的最后两分钟内,裁判员无法确定球是否触及篮筐所以是否应该调整投篮时间或比赛时间。
(11)在第四节的最后两分钟或任何加时赛的最后两分钟内,裁判确定在撞人/阻挡犯规中发生了非法接触,但无法确定防守者是否处于合理冲撞区内或外。
(12)在第四节的最后两分钟或任何加时赛的最后两分钟内,裁判无法确定是否正确判罚了防守干扰球以及进攻干扰球。
(13)裁判无法确定(a)在进球前是否发生了无球犯规(b)在发球前是否有防守犯规,或(c)在进球的出手时,是否有无球犯规是双方犯规或者是进攻犯规。
(14)裁判无法确定球队在比赛中是否在球场上有正确数量的球员时球在比赛中进行。
(15)比赛的前46分钟以及加时赛的前3分钟,回放中心无法确定一个进球是两分还是三分,或者无法确定一个犯规是两分犯规还是三分犯规。
(16)比赛的前46分钟以及加时赛的前3分钟,回放中心无法确定进球是否超时。
关于本文的这部分规则的最著名案例就是来自当年的骑勇大战——杜兰特撞倒詹姆斯,裁判主动发起录像回看,并且最终改判詹姆斯阻挡。
当时,杜兰特持球撞倒詹姆斯,裁判肯-毛尔第一时间吹罚了杜兰特进攻犯规,但远端裁判布拉泽斯吹了詹姆斯阻挡,两位裁判意见不一致,于是进行了一番讨论;
讨论之后,裁判们以“不确定詹姆斯是否站在圈外”作为“发起理由”发起了录像回看;
看完录像之后,裁判们以“詹姆斯没有提前站住防守位置”为“改判理由”,改判詹姆斯防守犯规,杜兰特随后两罚全中扳平比分。

- NBA | 5名球星迎来最后一次自证机会:锡安暴瘦入选76人双核携手占前二
- NBA | 郭艾伦轰43分重回巅峰,马布里自愧不如终于报上一箭之仇+圆梦MVP
- NBA | 最后一场季前赛抓住了机会!快船锋线新秀的成熟度确实相当惊人
- NBA | 客串教练东契奇:训练营期间,詹姆斯亲自指导了每一名湖人球员
- NBA | 河村勇辉,也被裁了...
- NBA | 季前赛最后一战展现水准!快船首轮秀还是具备比较全面特点的
- NBA | 杨瀚森对中国男篮最大好处:会吸引NBA球队重新关注中国球员
- NBA | 直接裁掉!32岁的丁威迪,还能留在NBA吗
- NBA | 阵容升级,独行侠常规赛开赛前签下3名球员
- NBA | 游刃有余,24次出手仅丢4球!新科FMVP再升级

- 欧冠 | 女足欧冠里昂30圣珀尔滕,布兰德传射,赫格贝里建功
- 中超 | 韦斯利:队友在场上帮了我很多,能取得进球也是因为他们
- 中超 | 12!半程冠军国安,爆冷输给深圳,新帅遭开门黑,争冠彻底掉队
- 中超 | 脸都不要了,北京国安客场慷慨送三分,深圳新鹏城或无缘中甲
- 中超 | 中超浙江VS泰山首发阵容出炉,高准翼复出,王钰栋首发
- 中超 | 陈涛:今明两天全队可尽情享受胜利,我们承认和国安有差距
- 中超 | 中超第27轮青岛西海岸12上海申花积分榜上海申花57分位列第三
- 中超 | 李新翔进球中超海港43险胜海牛宋文杰进球
- 中超 | 恭喜!中超又一队保级基本成功,前国足天才力挽狂澜,赢回主动权
- 中超 | 保级对手大多失利,武汉三镇迎来“上岸”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