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哨超远投篮不算了!NBA新规逆天,约基奇詹姆斯史诗级加强!
- 发布于:2025-09-11 14:22:00
- 来源:蓝鲸体育
江湖晓生Shams的消息,NBA将在2025-26赛季实施一项新规:在每节结束时未命中的远距离压哨投篮,将不再计入球员个人的投篮数据,而是计为球队的投篮出手。我把重点都加粗了。每节结束,未命中,压哨投篮,不计入个人的投篮数据当这些关键词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了……约基奇
这新版本对约基奇来说,绝对是史诗级加强啊这新规,约老师肯定是第一个举双手双脚赞成,据上赛季NBA压哨远投(heave≈半场附近甚至更远的压哨超远三分)出手次数排名约基奇——22 次米卡尔-布里奇斯——12 次爱德华兹——10次哈利伯顿——9次小波特——8次科比-怀特——8次普里查德——8次范弗利特——8次纳吉-马绍尔——8次约老师22次断档第一!!!
好了,我也不祸水东移了,其实讨论更多的还是詹姆斯 甚至有球迷称这新规是詹姆斯规则,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要迎来最后几秒不传球的詹姆斯了。 下面我找了一位熟悉号称NBA规则百事通的朋友(姑且叫他张三)给大家分析一下—— 张三分割线 NBA即将实施的这项新规,从表面看是针对数据统计方式的一次技术性调整,但其深层动机与潜在影响,则涉及到比赛行为经济学、球员心理以及现代篮球的数据价值观。联盟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确:提升比赛末段的观赏性,鼓励毫无顾忌的进攻尝试。肖华:詹姆斯,你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胆小鬼。
球员在场上的一切行为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一次节末的超远距离出手,成功的概率极低,但其代价——一次投篮不中并拉低个人命中率(一项至关重要的效率指标和合同价值参考)——是100%要承担的。这是一个“高风险、零中高回报、确定负收益”的选择。理性经济人(球员)自然会规避此类选择。新规通过移除“确定负收益”(不计入个人数据),改变了决策公式,使得一次失败的尝试变为“零风险、潜在高回报”,从而激励球员采取行动。和比赛最后时刻不能“砍鲨战术”一脉相承,节末压哨远投新规是NBA试图通过调整,引导比赛向联盟期望的(更具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像古早前,波波维奇开场5秒就砍鲨的新颖战术,”有碍比赛观瞻“,早已不复存在。 
新规并非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其影响取决于球员的技术特点、球队角色及比赛思维方式。对“高产高效型射手”是锦上添花“:如斯蒂芬·库里、达米安·利拉德。他们本就拥有超远的射程和节末压哨出手的绿灯。新规下,他们可以更加毫无心理负担地出手那些原本可能因为“不想拉低赛季三分命中率”而稍显犹豫的球。他们的此类尝试次数可能会小幅增加,但由于他们本就擅长此道,其行为模式的改变不会最大。对“角色球员/终结点”是巨大解放:如各类3D球员、替补席射手。他们通常更依赖高效的数据来证明自身价值,对命中率的波动更为敏感。新规等于给了他们一把“尚方宝剑”,在节末接到甩锅球时,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而不必在赛后看着技术统计表叹气。这可能会显著增加他们的出手意愿。对“高球商决策者”是策略选项的扩充:这正是勒布朗·詹姆斯等球员所属的类别。分析他们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用“敢”或“不敢”来概括,而应理解为一种基于风险回报率的精密计算。下面,是你们最关心的勒布朗·詹姆斯以“黑子”的视角认为詹姆斯此前不出手是“胆怯”,并在新规后会“疯狂出手”,这种观点过于扁平化,缺乏对顶级运动员比赛理解的深度。
先说结论,此前的选择是理性最优解在旧规则下,一次成功率可能低于10%的超远投篮,不仅几乎无法换来得分,还必然带来一次低效的回合并损伤个人数据。相比之下,将球传给位置稍好、哪怕只是好1%的队友,或者在时间完全耗尽前不出手以保持球权(避免投出三不沾被对手打反击),都是一个更优的博弈选择。这不是胆怯,而是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甚至是一种“数据洁癖”。
新规如何改变其决策模型?新规移除了决策模型中的最大成本项(个人数据损伤)。现在,摆在詹姆斯面前的选项变成了:A. 自己投:潜在收益:3分(或造成对方犯规);潜在成本:几乎为0(除极低概率的被反击),且可能提升士气。B. 传给别人:收益与成本和之前类似。
当A选项的成本从“高确定性负收益”变为“零”时,它从一个“绝对劣势策略”变成了一个“可选项”。因此,我们预计会看到詹姆斯(以及所有类似球员)在此类情境下的出手频率显著提升。但“频率提升”不等于“疯狂出手”。詹姆斯的篮球哲学核心依然是“做出最正确的阅读”。新规只是在他的武器库中增加了一个以前因成本过高而几乎被封存的工具。他仍然会在“自己投”和“传给机会更好的队友”之间进行阅读。只不过,现在“自己投”这个选项的权重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他可能会出手那些时间仅剩0.6秒、完全没时间传导的球,但对于还剩2秒、足以完成一次接球投篮的回合,他大概率依然会选择传给空位的射手。正如你们上面所见,詹姆斯最后时刻传球的动图多如牛毛,事实上,詹姆斯最后时刻的超远压哨投篮也密如繁星,本质在于传播的人和媒介。
这项新规是一次聪明的“激励设计”。它不会改变篮球的本质,但会微妙地改变球员在特定时刻的决策倾向,从而可能为比赛增添更多戏剧性的瞬间。对于勒布朗·詹姆斯这个级别的球员,用“以后敢投了”来评价是浅薄的。更准确的描述是:联盟通过修改规则,降低了一项特定进攻选择的风险成本,从而拓宽了这位历史级决策者的策略边界。这使他能够在节末更自由地遵循篮球本能,而非数据管理的束缚。那些基于旧模型下的嘲讽,本身就无法准确描述其行为逻辑,在新规下自然更显偏颇。篮球比赛,终究是策略与执行的游戏,而非简单的胆量测试。
我这位张三朋友,文字风格有点装杯,但整体来说,还算客观公允,你们同意吗?问了也白问,你们肯定是不同意的!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贵圈真乱 95.27%的真球迷都关注了
这新版本对约基奇来说,绝对是史诗级加强啊这新规,约老师肯定是第一个举双手双脚赞成,据上赛季NBA压哨远投(heave≈半场附近甚至更远的压哨超远三分)出手次数排名约基奇——22 次米卡尔-布里奇斯——12 次爱德华兹——10次哈利伯顿——9次小波特——8次科比-怀特——8次普里查德——8次范弗利特——8次纳吉-马绍尔——8次约老师22次断档第一!!!
好了,我也不祸水东移了,其实讨论更多的还是詹姆斯 甚至有球迷称这新规是詹姆斯规则,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要迎来最后几秒不传球的詹姆斯了。 下面我找了一位熟悉号称NBA规则百事通的朋友(姑且叫他张三)给大家分析一下—— 张三分割线 NBA即将实施的这项新规,从表面看是针对数据统计方式的一次技术性调整,但其深层动机与潜在影响,则涉及到比赛行为经济学、球员心理以及现代篮球的数据价值观。联盟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确:提升比赛末段的观赏性,鼓励毫无顾忌的进攻尝试。肖华:詹姆斯,你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胆小鬼。
球员在场上的一切行为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一次节末的超远距离出手,成功的概率极低,但其代价——一次投篮不中并拉低个人命中率(一项至关重要的效率指标和合同价值参考)——是100%要承担的。这是一个“高风险、零中高回报、确定负收益”的选择。理性经济人(球员)自然会规避此类选择。新规通过移除“确定负收益”(不计入个人数据),改变了决策公式,使得一次失败的尝试变为“零风险、潜在高回报”,从而激励球员采取行动。和比赛最后时刻不能“砍鲨战术”一脉相承,节末压哨远投新规是NBA试图通过调整,引导比赛向联盟期望的(更具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像古早前,波波维奇开场5秒就砍鲨的新颖战术,”有碍比赛观瞻“,早已不复存在。 
新规并非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其影响取决于球员的技术特点、球队角色及比赛思维方式。对“高产高效型射手”是锦上添花“:如斯蒂芬·库里、达米安·利拉德。他们本就拥有超远的射程和节末压哨出手的绿灯。新规下,他们可以更加毫无心理负担地出手那些原本可能因为“不想拉低赛季三分命中率”而稍显犹豫的球。他们的此类尝试次数可能会小幅增加,但由于他们本就擅长此道,其行为模式的改变不会最大。对“角色球员/终结点”是巨大解放:如各类3D球员、替补席射手。他们通常更依赖高效的数据来证明自身价值,对命中率的波动更为敏感。新规等于给了他们一把“尚方宝剑”,在节末接到甩锅球时,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而不必在赛后看着技术统计表叹气。这可能会显著增加他们的出手意愿。对“高球商决策者”是策略选项的扩充:这正是勒布朗·詹姆斯等球员所属的类别。分析他们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用“敢”或“不敢”来概括,而应理解为一种基于风险回报率的精密计算。下面,是你们最关心的勒布朗·詹姆斯以“黑子”的视角认为詹姆斯此前不出手是“胆怯”,并在新规后会“疯狂出手”,这种观点过于扁平化,缺乏对顶级运动员比赛理解的深度。
先说结论,此前的选择是理性最优解在旧规则下,一次成功率可能低于10%的超远投篮,不仅几乎无法换来得分,还必然带来一次低效的回合并损伤个人数据。相比之下,将球传给位置稍好、哪怕只是好1%的队友,或者在时间完全耗尽前不出手以保持球权(避免投出三不沾被对手打反击),都是一个更优的博弈选择。这不是胆怯,而是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甚至是一种“数据洁癖”。
新规如何改变其决策模型?新规移除了决策模型中的最大成本项(个人数据损伤)。现在,摆在詹姆斯面前的选项变成了:A. 自己投:潜在收益:3分(或造成对方犯规);潜在成本:几乎为0(除极低概率的被反击),且可能提升士气。B. 传给别人:收益与成本和之前类似。
当A选项的成本从“高确定性负收益”变为“零”时,它从一个“绝对劣势策略”变成了一个“可选项”。因此,我们预计会看到詹姆斯(以及所有类似球员)在此类情境下的出手频率显著提升。但“频率提升”不等于“疯狂出手”。詹姆斯的篮球哲学核心依然是“做出最正确的阅读”。新规只是在他的武器库中增加了一个以前因成本过高而几乎被封存的工具。他仍然会在“自己投”和“传给机会更好的队友”之间进行阅读。只不过,现在“自己投”这个选项的权重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他可能会出手那些时间仅剩0.6秒、完全没时间传导的球,但对于还剩2秒、足以完成一次接球投篮的回合,他大概率依然会选择传给空位的射手。正如你们上面所见,詹姆斯最后时刻传球的动图多如牛毛,事实上,詹姆斯最后时刻的超远压哨投篮也密如繁星,本质在于传播的人和媒介。
这项新规是一次聪明的“激励设计”。它不会改变篮球的本质,但会微妙地改变球员在特定时刻的决策倾向,从而可能为比赛增添更多戏剧性的瞬间。对于勒布朗·詹姆斯这个级别的球员,用“以后敢投了”来评价是浅薄的。更准确的描述是:联盟通过修改规则,降低了一项特定进攻选择的风险成本,从而拓宽了这位历史级决策者的策略边界。这使他能够在节末更自由地遵循篮球本能,而非数据管理的束缚。那些基于旧模型下的嘲讽,本身就无法准确描述其行为逻辑,在新规下自然更显偏颇。篮球比赛,终究是策略与执行的游戏,而非简单的胆量测试。
我这位张三朋友,文字风格有点装杯,但整体来说,还算客观公允,你们同意吗?问了也白问,你们肯定是不同意的!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贵圈真乱 95.27%的真球迷都关注了
相关资讯
- NBA | 彻底打出身价!联盟内部人士:里弗斯新合同年薪不少于3000万美元
- NBA | 杨瀚森被DNP,理智看球、好好吃瓜、别抢戏
- NBA | ESPN预测明日黄蜂vs森林狼胜率:客队森林狼超6成
- NBA | 里夫斯认为东契奇可以赛季场均40+东契奇:他可真笨
- NBA | 明明状态相当不错,为什么快船不能给锋线新援多一些出场时间
- NBA | 伦纳德成NBA历史上第44位一年内命中多次绝杀的球员
- NBA | 杨瀚森生涯首遭DNP!三大原因已沦为第四中锋:七天后出战G联赛
- NBA | 莫兰特赛后多次重申:问题出在教练组,他们不想让我上场
- NBA | 确实廉颇老矣了!保罗在回归快船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 NBA | 难过,湖人队东契奇又一次惊艳表现后,独行侠球迷彻底崩溃
最新资讯
- 欧冠 | 本菲卡30晋级4强,穆里尼奥又赢了!冲击三冠王是正道,欧冠再见
- 中超 | 关于苏超,想说却没说的,还很多
- 中超 | 重庆铜梁龙主场未拿下苏州东吴最后一张中超“入场券”悬念保留
- 中超 | 生死战!5外援对3外,梅州迎战大连英博首发出炉,客队仅8名替补
- 中超 | 0比4不敌国安长春亚泰99.99%降级
- 中超 | 国安、泰山名次确定!国安40胜亚泰锁定第4,泰山21津门虎排第5
- 中超 | 虽然64分夺冠最稳!但不排除海港63分就能夺冠可能性!
- 中超 | 24球6次助攻,法比奥刷新国安球员单赛季参与进球纪录
- 欧冠 | 里程碑之夜:塞尔吉尼奥一箭定江山,国安客场600球创赛季新高
- 中超 | 杜震宇:现在不想回亚泰看尔虞我诈,我是搞业务的不玩计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