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刺猬门窗网】我1996年结婚,那时家里特别穷。扯了一块布料,找一位朋友的哥哥做了一套西装。他是我们镇子上最出名的裁缝,店里有20多名学徒,尽管连天加夜的赶工,由于活儿太多,直到婚礼的头一天夜里,我才仓促地拿到新衣服。
当时我有一位同学,大学时学服装设计,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小服装厂。他告诉我,他们公司生产衬衣的人工成本,仅仅需要一毛二分钱。我意识到未来“成衣”一定会代替手工缝制。就建议这位哥哥开一家服装厂。他不以为然,反问我:“服装是个性化的,将来的全国人怎么可能都穿着工厂生产出来的,一样的服装呢?我的裁缝店开在厕所里都会有生意的!”。

大约两年后,他的裁缝铺关门歇业了。中国大地上的裁缝铺迅速消亡,与之共同没落的还有布店、传统缝纫机厂,什么“蜜蜂牌”,“蝴蝶牌”,“牡丹牌”,这些缝纫机都渐渐不知道去了哪里。甚至传统的“轴子线”也没了影踪。
谁也抗衡不了趋势!
1999年初,我同纵瑞原,季奎一起北漂京城,做了一家装饰公司。当时的木门全部由手工打制,个别家庭买“白茬门”回去刷漆,门框、门套都是现场钉的。我们意识到工厂化木作是历史的必然,当年毅然地成立了TATA木门公司。并不断的在装饰业的朋友中推广成品化产品。很多人都反驳:“家居装饰是个性化艺术,怎么可能都使用千篇一律的工厂化木门呢?”,同当年服装的问题一样的。
2002年,木门行业渐渐被大家认可,中国大地上涌现了无数的木门品牌。大约到了2006年底,粗略估计,全国至少有1万多家木门工厂,短短五六年的时间,手工木门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期间,有一次我去泰安见一位朋友,她开着一家当地最大的建材店,很火。经营木龙骨、大芯板、三合饰面板、木线条、装饰油漆等手工装修材料,我告诉她成品化趋势,建议他把这个店关了,去代理品牌橱柜、衣柜或木门。因为她店里当时卖的所有产品都是成品木作取代的目标。

那时的装饰油漆行业,最火的品牌是“展辰2000”,北京的装饰公司大多是他们的合作对象。我见到了展辰公司的陈总,聊到对未来成品木作行业的观点,他很快就砍掉了手工装修漆的项目,同时大力研发工厂使用的“家具木门漆”。
眨眼20年过去了,TATA木门目前的年生产量可以达到250万套,大致可以满足近60万个家庭使用,并且依然能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模前提下的生产效率。
之初,TATA全部生产实木复合油漆门和非常少量的实木门,100多工人的工厂每天仅仅生产40套产品,人均产效0.4樘木门。大约在2006年,TATA推出免漆产品,采用PVC,CPL等材料,现在TATA的部分工厂最高可以生产人均5套门,是当初产效的十倍多。油漆产品和免漆产品的比例,达到了5:5。

随着材料科技的日新月异,UV板,PET的出现和发展,很多饰面材料的美丽效果已经远远超过了天然木材,并且在环保、稳定性、易加工、产效方面更是遥遥领先。
一方面是材料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年轻化和唯美化,另一方面是生产企业对产品高效的生产需求,高端免漆木门从量变到质变的爆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TATA这次的新品发布会本身就是一个信号,采用金属骨架、高分子面板,PET饰面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时尚的美感和稳定的性能都与过去的产品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目前的材料成本还高于传统油漆木门,但其生产效率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相信随着用量的规模化,这些材料的价格一定会降下来的。
木门行业这一趋势的变化,我们会可见到的几种可能性:刨削单板行业、科技木皮行业、原木行业、油漆行业,甚至涂装设备行业,无论是自动滚涂或者自动喷涂,都无一例外的会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
1996年服装行业革命时,那时中国的几家缝纫机厂不可谓实力不强大,但后来服装厂所使用的打板、熨烫、缝制、刺绣等大型的自动化设备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不是他们不能改变,而是他们不知道“行业的趋势才是企业的方向”。
(文章来源:TATA木门官网,侵删)